当游戏主播背后的心酸感
1、了解安徽省精神卫生行业动态,分享原创心理卫生科普。此公众号由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授权发布,敬请关注分享。自从网络视频直播开始风靡,这样的新闻相信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2、别以为这只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党”,在我院心理咨询中心,因为沉迷网络主播引发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并不少。“看网络直播本身并没有错,但花光父母的钱、用尽家里的积蓄、将学业和事业弃之不顾,明显是逾越了界限,这背后的心理因素值得探讨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我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师郑诚的讲述。
3、01一个月“打赏”主播万余元,高二男孩情绪不稳定濒临休学。来做心理治疗时,小亮。我与他聊天,他只是半瘫在治疗室舒适的沙发,一脸憧憬地说,“等我下个月要到零花钱,又可以给主播姐姐送礼物了“什么主播姐姐。
4、一听这话,小亮猛地直起身,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了十来分钟,一扫之前的怠惰神色。这并不奇怪。小亮之所以来做心理治疗,就是因为他在一个月内刷掉了母亲一万多元的信用卡给“主播姐姐”买虚拟的鲜花和礼物,却对家人态度冷淡,情绪不稳定,成绩下滑,濒临休学,才在父母的劝说下前来寻求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中心像小亮这样的来访者并不少见,多数为年轻人,以男性居多。
5、02孤独苦恼没人理解,他将网络主播当成“姐姐”。“我听奶奶讲,在我之前其实有个姐姐。”小亮压低声音说,“不过两岁多就没了。
当游戏主播背后的心酸感
1、要是她活着,我就有人可以讲话了小亮告诉我,由于父亲经商,常年出差;母亲也经营一个小超市,每天起早贪黑,平日里没人陪他说话。初中时倒是有个好朋友,一起上学,一同游戏,但高中俩人不在一个学校,渐渐也疏远了。日益繁重的学业让小亮有些喘不过来气周围同学似乎都只顾着在成绩上你争我夺,不再有纯粹的友谊。
2、他每天放学先在楼下吃碗炒饭或者炒面,再回到空无一人的家写作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某知名直播平台,面对眼花缭乱的主播,他选择了一位粉丝数量极少的姐姐,“我觉得她肯定也没什么朋友,也许能理解我他将主播视作自己的亲姐姐,每天夜里偷偷上网,将生活上的烦恼尽数向其倾诉,对方虽然看不到屏幕这端的人,但也愿意以“姐弟”相称,对“弟弟”大段大段的文字予以柔声回应。“弟弟”更是主动送上礼物,且价格越来越高,最终刷爆了母亲的信用卡。
3、03关爱缺失、炫耀攀比……。“对症下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4、在小亮心里,”主播姐姐”扮演了亲人的角色,填补了父母情感关爱的空缺,他觉得无以为报,唯有金钱;另一方面,花掉父母的钱,似乎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想来不免心酸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必要时带孩子甚至全家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5、但并非所有沉迷主播的心理因素都是如此。在我遇到的另一些案例中,多半是年轻人社会经验不够,阅历不广,对事物的认识尚未肤浅,又出于炫耀、攀比或是“要面子”的心理,所以不惜倾其所有为博主播一笑,“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侧面反映了其内心的空虚对于这种情况,最好先督促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增长学识、见识,充实心理的空间,这样才有可能逐渐摆脱虚拟世界的桎梏。至于少数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比如以血腥、暴力、性甚至死亡等内容来吸引眼球的行为,也是为了迎合部分人的阴暗心理和窥探欲望,应坚决拒绝,必要时举报,尽可能为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的青少年营造一方净土。◇【亮剑】全省精神卫生医疗质控在行动。